- 相關推薦
未來產業發展形勢展望工作報告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十分的重要,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未來產業發展形勢展望工作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xx年,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密集出臺了促進未來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未來產業核心技術不斷突破、地方發展路徑逐步清晰。展望20xx年,我國未來產業的發展態勢將保持向好向優,國家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將繼續加大對未來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并針對細分領域制定更為具體和精準的政策,促進未來產業繁榮發展。
同時,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我國未來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市場培育力度需進一步加大、部分前沿領域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產業發展存在不確定因素,應在產業體系、市場主體、前沿技術及國際合作等方面持續發力,為未來產業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對20xx年形勢的基本判斷
(一)地方政策體系建設將進一步落實
20xx年按下了我國未來產業培育的加速鍵,地方政府密集出臺相關政策,紛紛加快布局未來產業。
在未來產業總體政策方面,北京市出臺《北京市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要面向六大領域二十大方向,打造未來產業策源高地。xx省出臺《關于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優先發展未來網絡等9個創新基礎良好、成長較快的未來產業,培育發展量子等6個力量尚在集聚、遠期潛力巨大的未來產業。江蘇省出臺《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將重點發力未來網絡、通用智能、前沿新材料等10個成長型未來產業,一批前沿領域實現從無到有,初步培育形成“10+x”未來產業體系。
在未來產業細分賽道專項政策方面,地方政府圍繞元宇宙、通用人工智能等領域開展系統布局。例如,在元宇宙領域,《江蘇省元宇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xx-2026年)》《上海市“元宇宙”關鍵技術攻關行動方案(20xx-2025年)》《鄭州市元宇宙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xx-2025年)》等政策文件加速出臺;在通用人工智能領域,《廣東省人府關于加快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的實施意見》《xx省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xx-2025年)》等政策文件相繼發布。
展望20xx年,地方未來產業政策的覆蓋廣度將進一步擴大。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xx年11月,31個省級行政區(我國港澳臺地區除外)中北京、上海、江蘇、xx、江西等省市發布了30余個未來產業政策,其中8個文件于20xx年集中發布。20xx年,一方面,尚未出臺未來產業政策文件的省級政府將加快謀劃布局政策措施;
另一方面,已出臺相關政策文件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將按照上位文件的要求,結合自身情況加快出臺操作層面的未來產業政策文件。此外,圍繞量子、元宇宙、通用人工智能等重點未來產業細分領域,地方政府將在貫徹落實相關部門文件基礎上,出臺更加細化的專項方案。
(二)關鍵領域技術創新將進一步提速
20xx年,國家層面聚焦未來產業關鍵技術、細分賽道,構筑產業競爭新優勢,取得了新成果。一是國家層面采取“揭榜掛帥”的方式,全面激發未來產業創新潛力。20xx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關于組織開展20xx年未來產業創新任務揭榜掛帥工作的通知》,指出在充分借鑒地方經驗的基礎上,主要面向未來制造、未來信息兩大前沿領域,聚焦元宇宙、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通用人工智能四大重點方向,系統布局實施核心基礎、重點產品、公共支撐、典型應用等共計52項具體任務,科學引導先行先試,全面推進技術創新研發,加快培育未來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二是部分前沿領域實現創新成果新突破。在量子信息領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設計了時空解復用的光子探測新方法,構建了高保真度的準光子數可分辨探測器,提升了光子操縱水平和量子計算復雜度。在6G領域,由鵬城實驗室牽頭打造的科技基礎設施—面向6G空天地全場景寬帶無線通信環境科學設施(簡稱“鵬城鴻雁”)一期正式上線。
展望20xx年,國家和地方將圍繞未來產業重點賽道和方向,加快形成未來產業培育的創新模式。在國家層面,一是將強化“揭榜掛帥”任務的科學合理評估,及時發布未來產業創新任務“揭榜掛帥”(第一批)入圍揭榜單位。二是將建立健全未來產業創新任務“揭榜掛帥”分批次、分領域協同推進機制,同步加快布局量子信息等前沿領域“揭榜掛帥”的相關工作,引導地方結合自身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推動特色領域先行先試、率先發展。
在地方層面,需要圍繞“揭榜掛帥”任務,出臺一系列配套激勵政策,打造面向未來產業細分領域的政策組合拳,積極推動關鍵領域技術實現新的突破。
(三)標準和知識產權體系建設、安全治理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20xx年,在推動未來產業標準化與治理強化方面,我國在量子信息、元宇宙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
在標準體系建設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科學技術部、國家能源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xx─20xx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架構》(YD/T4301-20xx)、《量子密鑰分發(QKD)網絡網絡管理技術要求
第1部分:網絡管理系統(NMS)功能》(YD/T4302.1-20xx)、《基于IPSec協議的量子保密通信應用設備技術規范》(YD/T4303-20xx)三項通信行業標準落地實施。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578)發布《量子計算術語和定義》,規范了量子計算通用基礎、硬件、軟件及應用方面相關的術語和定義;為推動元宇宙標準化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工業和信息化部元宇宙標準化工作組籌建方案(征求意見稿)》。
在知識產權方面,20xx年9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關鍵數字技術專利分類體系(20xx)》,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瞄準新興數字產業和前沿技術領域,重點選取人工智能、高端芯片、量子信息、物聯網、區塊鏈、工業互聯網和元宇宙等七類關鍵數字技術,明確技術邊界并劃分技術分支,構建技術分支與國際專利分類的參照關系,對關鍵數字技術專利發展狀況進行宏觀統計監測。
在安全治理方面,20xx年8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部、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促進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發展,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風險。
展望20xx年,針對未來產業相關重點領域,統籌發展和安全已成共識。一方面,國家相關部委將聯合地方進一步加快政策安全治理工作,鼓勵支持國內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參與未來產業國際標準制定,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牽頭建立細分領域未來產業技術和產業聯盟,推進國際標準化活動及標準研制工作,推廣我國優勢技術標準,提高我國在未來產業關鍵領域中的規則制定能力和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另一方面,企業積極推進行業標準制定工作,加快未來產業細分領域知識產權布局,并針對未來產業基礎共性、行業通用等標準規范,加快在重點領域成立行業標準組織、產業聯盟,積極主導和參與重要標準制定。
二、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市場培育力度需進一步加大
隨著未來產業頂層設計不斷優化,我國先進通信、量子信息、人工智能、衛星互聯網等重點領域的企業紛紛開展新一輪戰略布局,但仍存在產業主體不強、競爭力不足等問題。
騰訊研究院20xx年7月發布的《數字化轉型指數報告20xx—構建未來產業競爭力》顯示,在未來信息、未來能源、未來制造、未來空間和未來生物六大領域中,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多數企業的人員規模都在200人以下,且以中小型創新創業企業為主,缺乏生態主導型領軍企業。從投資次數分布情況來看,未來產業在初創階段和風險投資早期的企業占比較高,占到獲得融資且未上市企業的3/4以上,表明大量未來產業企業仍屬于發展初期。天眼查發布的20xx年上半年人工智能產業投融資情況顯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天使輪、A輪及戰略融資事件數量總和超過人工智能產業總投資的50%。此外,相關央企雖然已開始布局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前沿領域,但仍處于技術論證和場景前期驗證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和市場化規模,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
(二)部分前沿領域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
未來產業高度依賴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目前,我國原始創新能力依然不足,科研成果到市場的產業化路徑仍有待完善。一是科技研發投入比較低。我國部分企業對基礎研究投入的貢獻度低,僅占1%左右,企業對基礎研究原創性的投入缺乏動力,對前沿技術的掌握能力有待提升。二是部分前沿領域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以生物科技領域為例,歐美發達國家生物科技的成果轉化率達到了60%~70%的水平,我國生物科技的成果轉化率較低,不足30%。同時,地方普遍反映,受場景拓展限制,前沿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較慢,例如,在量子信息領域,很多企業對其產業化前景預期不高,認為短期內難以實現經濟效益。
產業發展存在不確定因素受技術發展、資本創新、市場需求、政策環境等多方面影響,未來產業發展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一是我國未來產業培育仍面臨統籌好“長期”和“短期”、“政府”和“市場”關系等挑戰,資本市場“短平快”現象較為普遍,有耐心的資本不足,難以滿足未來產業發展所需的長期投入。二是在未來產業的基礎核心技術研發方面,現有科技金融機制仍然以政府補貼為主,產業私募基金、風險投資等市場主導的新型金融產品體系仍然缺乏,難以滿足未來產業科技成果轉化多元化、市場多層次化、細分領域個性化的資金需求。
三、對策建議
(一)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我國發展未來產業要強化部省聯動,加強國家層面政策文件與地方政策文件的聯動,構建適合未來產業發展的新型政策支撐體系,指導地方前瞻性開展未來產業規劃布局;要圍繞量子信息、腦機接口等發展勢頭好、市場前景大、產業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前沿科技領域,適時出臺專項產業發展規劃、專項政策和技術路線圖,明確重點發展的細分領域的關鍵環節、關鍵技術和標志性產品,更好推動未來產業重點領域發展;要加快制定前沿科技倫理安全管理規范和未來產業重點領域國家標準,探索包容審慎監管、鼓勵創新發展的“容錯糾錯”機制,更好推進未來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二)穩步提升市場創新主體培育能力
我國發展未來產業要聚焦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未來產業“鏈主”企業,加快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模式的研發創新;要建立未來產業開拓型中小企業孵化機制,聚焦未來產業細分領域專業化和精細化發展,培育一批主營業務突出、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瞪羚”、“獨角獸”企業;要鼓勵各地通過賽事評選、項目征集等方式遴選有高成長潛力的初創團隊和中小型企業,加快建立未來中小企業數據庫,為開展優質企業培育和引資提供支撐;要鼓勵龍頭企業建立開放式未來產業重點領域創新平臺,主動開放創新資源、應用場景和技術需求,帶動中小企業深度融入產業鏈和生態圈,形成優勢互補、相互服務、利益共享的產業生態。
(三)加快優化前沿技術轉化路徑
我國發展未來產業要強化科技部門和產業部門的合作,深化前沿基礎理論研究和顛覆性技術攻關,以前沿技術能力供給引領重大需求和場景驅動,構建“技術研究-早期驗證-產品孵化-場景應用-規模推廣”的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機制;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加快構建未來產業應用場景常態化發布機制,適時發布未來產業重點場景建設清單,以“揭榜掛帥”方式評選未來產業典型應用場景或優秀案例,支持底層技術的跨界示范應用,實現不同場景協同聯動發展,推動一批未來產業標志性產品加速落地;要支持企業牽頭科研院校搭建未來產業創新聯合體,以定向委托、定向擇優等模式,積極承擔國家重大前沿科技攻關項目,開展以未來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的關鍵技術研究和應用示范,推進產學研一體化。
(四)積極拓展國際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我國發展未來產業要依托“一帶一路”、RCEP區域一體化創新建設,與歐盟、亞太等地區國家合作,通過國家合作、區域合作、高校院所合作和企業合作等多種形式,持續優化國際創新合作模式,有效整合利用國際高端創新資源,降低海外知識產權和政策風險;要鼓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與國外頂尖科研機構合作,加快建立聯合實驗室、創新聯校和前沿技術應用推進中心等載體,積極參與未來產業國際標準制定、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工程和國際科技合作組織等,加快提升我國在全球未來產業發展中的參與度、話語權和引導力;要支持國內外未來產業重大技術領域開展大型展會、國際學術會議等活動,推動高層次人才、前沿技術等關鍵要素的交流與合作。
【未來產業發展形勢展望工作報告】相關文章:
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02-24
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工作方案05-07
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13篇02-25
展望未來的工作計劃03-22
電力總結展望,電力公司工作報告11-25
教師發展工作報告11-18
養殖業發展工作報告03-10
教師專業發展工作報告11-11
企業未來發展規劃書12-30